(一)“七比一看”工作
1.狠抓“比新增新上企業”工作
2022年,提交審核企業71家(含去年通過的15家年度新增),提交數量居全區第二,已通過60家,在審11家,其中月度新增18家,年度新增53家。其中包含福建漳州城投集團有限公司等22家批發業;漳州市榮譽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等16家餐飲業;漳州君品商貿有限公司、漳州匯悅購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等10家零售業;漳州市長運萊曼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4家住宿業;漳州土地開發服務集團有限公司、漳州康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等19家服務業及10家建筑業。
2.比項目招商
2022年碧湖街道成功舉辦3場招商推介會,共計200多家企業負責人、企業代表參加,以會為媒,現場舉行招商項目簽約儀式。1-12月,新簽約三產項目17個,其中2家建筑業注冊地變更至我街道為:騰遠信息科技項目、國晟達建設項目0.15億;15個項目投資協議書為:芝龍投資項目2億、晟育投資發展項目7.5億、云山海鮮酒樓項目0.24億、漳州永輝數字商業項目5億、真蠔友餐飲項目0.45億,錢元堂餐飲項目0.2億、漳州土地開發服務項目6億、湖蝶軒餐飲項目0.25億、匯悅購商貿項目0.45億、輝宇晟信息科技項目3.5億、真實建材貿易項目0.95億、盛泰餐飲服務項目0.25億、莊記裕群餐飲服務項目0.25億、捌渡餐飲管理項目0.25億、冰城餐飲服務項目0.20億。重大項目3個,分別是晟育投資項目、芝龍石油化工項目、漳州永輝數字商業項目,完成率113%;總投資約27.68億元。同時,在行業協會的牽線搭橋下,吸引方田幾優選超市、碧湖酒家、元初食品、灣東餐飲等新商貿業項目考察落地碧湖。
3.比項目攻堅
碧湖街道區級重點項目10個(含市級重點項目4個),總投資194.0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6.3億元。其中,市級重點項目4個(預備項目1個),總投資額161.49億元,年度計劃投資額24.1億元,已開工項目2個;區級重點項目6個,總投資額32.5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2億元,已開工項目5個。第四季度計劃竣工2個區級項目,計劃開工市級項目1個、區級項目1個,預計全年項目開工率100%。
4.比向上爭取資金
2022年以來積極對接省直有關部門,在鎮街、開發區中率先完成第一筆、第二筆向上自主爭取資金共40萬元,項目為2022年環境綜合整治和鄉村綠化美化項目補助資金30萬,2023 年中央財政銜接推進老區鄉村振興補助資金10萬,全年自主爭取資金在鎮街、開發區中排名第一;全年配合向上爭取資金在鎮街、開發區中排名第一,資金額1796萬元,項目為2022年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區補助資金90萬元,九龍江西溪(龍文段)生態帶及濕地建設項目1500萬元,2022年生活垃圾屋(亭)補助資金3萬元,2022年城鄉建設品質提升省級樣板工程補助資金200萬元,2022年綜合文化站免費開放補助資金3萬元。
5.看高質量發展成效
2022年1-12月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3億元,1-12月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8767萬元,同比去年增長83.34% ;限上批發業銷售額完成660.92億元,同比去年增長100.84%,限上零售業銷售額完成26995萬元,同比去年增長18.88%;住宿業營業額完成8458萬元,同比去年下降15.37%;餐飲業營業額完成16116萬元,同比去年增長282.27% 。
(二)黨建引領基礎治理工作形成機制
初步形成“黨建引領為軸,多方聯動聚人,民情聯網納事,問題聯解安心”的“一軸三聯”碧湖街道基層社區治理模式,在福州參加龍文區城市社區高質量治理路徑研討會,并作經驗做法介紹。即堅持把城市基層黨的建設作為貫穿社區治理的一條主軸,建立多元統籌黨組織架構,完善“1+14+46+X”陣地布局,即1個街道黨群服務中心+14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46個網格+X個商圈、樓宇、驛站、黨群服務站等矩陣,做實近鄰、商圈、樓宇等陣地;組建624名“兩長一員”,240多名在職黨員“雙報到”,協同“共建力量”超60家;注重網絡平臺民意,核心聚焦物業管理,劃分73個網格,提升“人在格中走,事在網中辦”精細管理水平;開展各類議事評理會達300多場、解決問題390多件,組織志愿服務活動150多場,參與700余人次。同時,持續做好近鄰黨建工作,以榮昌社區列入市級近鄰黨建示范點為契機,新建“市城管進社區”小組辦公室、區人大代表活動室、社區110警務室等近鄰陣地4個,完善樓棟長等機制,舉辦“文明日”等近鄰活動超百場次;扎實開展“1+2”帶動建設,組織進行現場觀摩、互動學習、業務指導、活動參與8場次,全力打造融信社區“融心”、建發社區“幸福四鄰”等黨建工作法的近鄰黨建“1+2”品牌。
(三)攻堅克難抓細疫情防控工作
今年共排查省平臺數據48210條、市平臺3490條、區平臺數據12279條,自排3821條;登記管控入境人員200人、外省入(返)漳11295人、省內重點地區入龍文8154人;集中隔離轉運1211人,居家隔離醫學觀察2051人,居家健康監測2805人,健康監測8621人;老人接種疫苗工作上,80歲以上老人第一針接種75人,60-79歲加強針接種405人。根據疫情防控要求,簽訂《重點場所告知書》720份,經營單位場所碼申領完成6940家;對轄區內小餐飲店進行摸排,摸排小餐飲326家,從業人員534人,發放《餐飲服務單位核酸檢測告知書》326份;“3.17”疫情和11月疫情期間,街道社區干部聯合下派力量做好封控管控、數據排查、區域核酸檢測、隔離轉運、生活服務等工作。
(四)文明創建扎實推進
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對轄區內27個小區230余棟樓進行多輪大清理大整治,共清理雜物400余車,設置集中“燒金”點60余處,不定期開展“回頭看”,形成全域常態化快速整改實用工作新機制;以榮昌社區為試點,全市首創每月一天“文明日”,組織志愿者共建力量,參與文明創建及環境衛生大整治;探索形成“61518工作機制”,統籌推進街道文明創建,平安建設,疫情防控,經濟發展等工作常態化長效化;把桂溪花園內街、萬達金街內通道等8條重點難點背街小巷納入全市背街小巷整治項目,投入1000多萬元,整治總長度2270米;拆除衛星電視接收設施500余個。落實“門前三包”街長制,建立健全“總街長+片區街長+管理(副)街長+黨員志愿者+執法力量”五方聯動機制,將轄區大街小巷劃分為57個路段,重點路段設置街長責任公示牌,將122名管理(副)街長、17名碧湖城管中隊隊員劃分成13個小組做到一日一巡查、問題立即改。該經驗做法在市電視臺作專題報道、全市推廣;開展城市立面整治行動,堅決杜絕“一店多招”現象。截止目前,共拆除戶外違規廣告515處,合計1796平方米。拆除違搭雨披560個。進一步加強街居河長、河段長巡河巡查力度及浦頭港碧湖段巡查治理,共拆除3處違章搭蓋167平方米,清除雜物41噸,打撈河漂垃圾39立方米。今年以來聯合多部門在九龍江西溪開展聯合整治行動,共查扣銷毀“三無”船舶4艘,收繳地籠、地網60余張,營造“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生態環境。持續深化建發璽院、錦繡碧湖、融都新界3個小區的定時定點垃圾分類投放工作;每月對街道轄區90個單位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督導,截止目前共發現并整改問題63個,在市中心城區每月工作考評中獲得5次第一名,《“五建五抓”助推垃圾分類實踐出彩》獲評國管局2021-2022年度公共機構能源資源節約優秀示范案例,為漳州市唯一獲評案例。完成轄區內下洲農貿市場、龍文花園菜市場、榮昌市場3個農貿市場的(物權)產權梳理和確認并進行了改造提升工作,下洲農貿市場作為漳州市農貿市場文明創建示范點,完善考核積分制的管理辦法,實時公布對商戶考核情況,有效提升農貿市場管理效能。順利完成中央省市文明辦的多輪多輪多點位的文明創建檢查的硬件準備工作。
(五)維護社會安定穩定
做好二十大期間維穩工作,無進京赴省上訪。高度關注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對重點人員組成工作專班,加強巡查,及時發現問題,化解問題。持續開展小場所排查整治共檢查小場所843家,排查整改問題隱患60個。開展高層建筑4類重點對象重大火災風險專項整治共檢查超高層建筑24棟,高層公共建筑17棟,共發現隱患5處,均已整改完畢;重點對商場市場、倉庫、“三合一”場所、小場所、高層建筑等進行排查,集中整治消防器材配備不足、設施設備損壞、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充電等突出風險。截至目前共檢查場所169家,排查整治問題隱患69處;開展燃氣行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工作,截至目前,轄區餐飲場所中有使用燃氣的330家(其中使用管道燃氣157家,使用瓶裝燃氣173家),目前使用燃氣的場所報警器安裝率100%。做好市場監管及含食品安全工作,對轄區豬肉販賣及肉制品相關單位進行排查,檢查餐飲服務單位166家,肉制品生產加工單位1家,豬肉及其制品經營戶18家,經排查,未發現問題肉品及制品商家。
(六)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開展2022年“兩節送溫暖”慰問,慰問困難群眾86人,發放慰問金68800元;開展“慈善情暖萬家”春節慰問,慰問困難家庭30戶,發放慰問款物27000元;慰問困難殘疾人3人,發放慰問金2400元;探索“四員聯動救助工作法”,推進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今年以來對符合條件的73戶困難群眾實行及時救助,其中臨時救助40人次(區級救助25人次),發放社會救助金額共計14.21萬元;新增低保13戶27人,新增特困戶2人,新增事實無人撫養兒童1人,新增殘疾人兩項補貼17戶20人次。作為社會救助領域創新實踐案例,“四員聯動救助工作法”獲得省、市民政主管部門高度認可,作為上報省民政廳社會救助領域創新實踐案例;超額完成了區征兵辦下達的征集任務,共9名青年應征入伍,其中大學畢業生5名,大學在校生4名;提前完成省平臺城鎮獎扶、貢獻獎、二女扎的新增、變更、退出等工作。漳州市首個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教育示范社區設在興湖社區。仁和社區入選2022年度全省學雷鋒志愿服務“五個最美”先進典型名單(最美志愿服務社區),其親子小屋依照國家級親子小屋建設標準,按照要求規范運作開放管理制度,累計開展了74次親子早期教育指導活動,服務人數近770人次;入戶隨訪70戶家庭;宣傳家長課堂次數總計為14次,服務居民數近3850人次,同時以點帶面,推進健康知識進萬家活動全面鋪開。
(七)財政審計工作
進一步深化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積極消化暫存款。今年以來盤活國庫存量資金241.4萬元;加快預算執行進度,減少資金沉淀。督促各部門加快預算執行進度,注重加強制度規范,及時調整預算,盡快形成實際支出,截止到12月份,預算支出率達到92.23%,進一步減少年底資金結余;在全區率先召開2022年財政工作會議、審計工作會議、疫情防控資金和物資管理培訓會、社區報賬員座談會、社區財務管理工作會議及碧湖街道2022年社區財務培訓會議等相關會議及培訓達6次以上。
二、2023年工作計劃
2022年,各項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與區委、區政府的要求,群眾的期望還有一定差距。2023年我們將對照目標補短板,明確路徑抓落實,貫徹落實好區委、區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
(一)著力提升經濟發展
一是商貿經濟再提升。2023年批發業計劃完成676.97億元,計劃同比去年增長8%;零售業計劃完成26364.96萬元;計劃同比去年增長8%;住宿業計劃完成9424.08萬元,計劃同比去年增長8%;餐飲業計劃完成14513.04萬元,計劃同比去年增長15%;社會消費品總額計劃完成79117.7萬元,計劃同比去年增長8%;新增、新上入庫納統限額以上貿易業企業預計完成35家、規模以上服務業10家;計劃完成招商簽約項目20個。計劃每月外出招商1次,舉辦招商推介會5場;計劃完成竣工投產項目20 個。
二是項目入庫再挖掘。2023年我街道謀劃固定資產項目預計27個,其中,預備項目15個;新開工項目2個;續建項目10個。努力擴大投資,梳理項目清單,積極跟蹤落實市民廣場項目方案設計審批、投融建一體招標等前期工作,跟蹤落實市城投集團龍文區碧洲城市綜合體、碧湖水質提升等項目取得更大進展;拓展思路積極謀劃榮桂路道路改造、新浦東路道路改造提升工程等項目,不斷充實項目儲備庫;實行掛圖作戰,持續做好續建錦繡碧湖城市綜合體等項目建設跟蹤服務,確保工程如期竣工。
三是樓宇經濟出亮點。2023年將重點深耕樓宇經濟,培育特色樓宇,形成產業鏈條;以新技術、新產業為支撐,全力打造服務業“首位經濟”;做優做精空間、產業布局,全面推進樓宇經濟發展;深化“千名干部掛企”工作,對于轄區內新注冊的企業,經摸底后接近納統規模的“準規上”企業,由各掛鉤企業班子上門開展納統宣傳,宣講企業入庫獎補政策,解釋說明統計與稅收的相關關系,幫助企業解決力所能及的問題,提高企業入庫納統的積極性和入庫數量;積極對接商務、統計等部門溝通,做好納統業務上的指導和幫扶,提高企業入庫的質量和效率,助力企業升規納統。
四是展現招商新作為。依托街道商會、新階聯、僑辦及街道非公黨組織等行業協會和企業,為項目牽線搭橋,建圈強鏈,協助碧湖街道開展招商引資工作;通過深入走訪企業,不定期舉辦招商推介會,打造城市發展品牌新引擎。
五是主動爭取資金。將繼續積極對接省直以上有關部門,結合街道實際情況,在民生保障,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提升等領域繼續挖掘可爭取資金的項目,努力向上爭取資金,爭取比向上爭取資金工作有新突破。
(二)樓宇黨建形成特色
推動樓宇黨群服務中心等陣地進入實質性運轉,成立碧湖街道樓宇黨委,組建萬達、明發、融信等樓宇黨建聯盟,探索成立樓委會,設立紅色先鋒崗、紅色小管家、紅色驛站、紅色街長、紅色加油站超20處(人),全面開展以經濟發展、法律支援、醫療保障、理論宣講、公益行動為主要內容的五“服”臨門·黨建共建行動,致力打造全市首個環碧湖“紅領帶”樓宇黨建生態圈。
(三)打造基層治理品牌
持續做深做實以黨建引領為軸,多方聯動聚人、民情聯網納事、問題聯解安心的“一軸三聯”社區治理模式,推動黨員“雙報到”應報盡報,確?!皟蓡T一長”“共建力量”發揮更多實效;織牢優化網格體系,完成精細化網格劃分,探索落實“一網通辦”模式;進一步推動“垃圾分類”走前列,持續深化“六化行動”“門前三包”街長制和“一中心兩平臺三隊伍”等特色做法,在矛盾糾紛聯調聯建聯辦等方面上下功夫,著力打造“一社區一亮點、一社區一品牌”。深化近鄰黨建工作,對已開展創建工作的5個社區,持續在提升內涵、增強實效、打響品牌、擴大朋友圈等方面發力,確保近鄰活動數量、鄰里糾紛化解實效等方面均高于上一年度。同時,在現有基礎上,計劃新增明發、錦元、融升、興湖4個社區同步鋪開近鄰黨建工作,進一步提高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工作覆蓋面,打造更多新亮點、新品牌,進一步提高居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四)打好安全穩定保衛戰
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聚焦燃氣安全、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重點領域,常態化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堅決杜絕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聘請第三方對安全生產工作加強指導,提升工作成效。扎實開展社會治安重點排查整治工作,推進社會網格化管理,持續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建立和完善調解、處理矛盾的工作機制,推動化解征遷歷史遺留問題,實現信訪維穩。
(五)創新城市管理工作
探索實行“門前三包”的三單制,即《溫馨提示單》《黃牌警示單》《查詢通知單》,形成“提醒-警示-處罰”的“門前三包”管理閉環。強化“一平臺、兩中心、三隊伍”機制常態化運行,依托街道城市管理智慧云平臺,進行智能研判、實時監控、即時預警與存檔管理,提升基層治理的廣度和精度。
(六)社區配套持續再提升
一是培育明發社區特色,打造標桿社區品牌,深化明發社區系統建設,力求“一站式”綜合服務站、居家養老服務站等多個項目統籌并行;二是全面推進仁和社區完整社區建設,盡快補齊社區服務設施短板,全力改善人居環境,聚焦為民、便民、安民服務,打造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區樣板,努力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區有服務;三是積極謀劃錦元社區綜合服務項目,包含居家養老服務站、長者食堂、拆分增設新社區等工作,充分發揮社區服務陣地的作用,拓寬居家養老范圍的覆蓋面,推動養老服務細節化、專業化、多元化;三是積極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發揮未成年人保護站的功能,以仁和社區心理咨詢室為切入點,創建“親子故事屋”,借力街道社工站推動未成年保護工作更加具體化、專業化、科學化。計劃在興湖社區建發央著小區投入20萬元建設社區衛生服務站,用房面積160平方米;計劃在建發社區和錦元社區建設托幼中心和親子小屋,預計投入160萬。